“饮食要清淡”“别吃发物”“多吃些流食”……我们就医后经常听到这样的医嘱,但是这些医嘱是什么意思?
什么才算是“清淡饮食”
“清淡饮食”是很多慢病的饮食原则,可不少人在执行“清淡饮食”方案时,常常理解有误。
所谓的“清淡饮食”,并不是指素食。“清”主要指少油脂,“淡”则说的是做饭要少放盐,以及少放糖、少放麻、辣等重口味调料。
想要做到清淡饮食,还要注意食物当中的隐形脂肪(沙拉酱、糕点、西式面包等)、隐形盐(罐头、咸菜、咸鱼、咸蛋、香肠等)。清淡饮食的关键还包括合理的烹调方式,优先选蒸、煮、炖、汆、拌(温拌、凉拌)、炒等方法,避免煎炸、熏烤等方法。
此外,清淡饮食还应做到食物多样化,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明确指出,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、蔬菜水果类、畜禽鱼蛋奶类、大豆坚果类等食物,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,每周25种以上。
什么才算是“低糖饮食”
“低糖”是很多人的饮食要求。而且吃糖多容易胖,还容易导致其他慢性病,那到什么才算是低糖呢?
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(GB28050-2011)规定,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含量(单糖和双糖总量)不高于5g/100g(ml)时,产品标签中可声称“低糖”,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含量不高于0.5g/100g(ml)时,产品标签中可声称“无糖或不含糖”。也就是说,即使我们看到食品包装上写了“无糖或不含糖”也不能说明其没有糖。
而且无糖食品中的糖是指葡萄糖、蔗糖、麦芽糖等单糖和双糖,不包含淀粉这种大分子的多糖类,但它可含有相对应的“糖的替代物”——甜味剂,比如木糖醇、安赛蜜、阿斯巴甜等。
专家指出,有的食品包装上会标注“无添加糖”,只是说明此食品没有另外添加糖分,不代表食品本身没有糖,有些产品天然有糖分。比较常见的还有“无蔗糖”食品,这种是指该食品中不含有蔗糖,但不一定不含有其他GI值(血糖生成指数)高的糖类,有的糖类对血糖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蔗糖,也需注意。